- 现代实验室废水分类收集的现状及相关对策分析
- 日期:2018/11/15 浏览:4802
-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室污水、化工企业废水产生环节越来越多,水质变化大,具有高COD、高氨氮、高盐分、高毒性、难降解等特点。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废水排放不仅要常规污染物指标达标,特征污染物指标达标要求也逐步摆上了议事日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农药、医药行业排放标准等标准就已经包含了不少特征污染物指标。要确保污水和清下水稳定达标排放,切实做好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是企业必然选择。但现有相关要求和技术规范均较原则,操作性不强。如何有效地开展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和清污分流工作,是摆在众多化工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现实的难题。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
·有关废水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地埋管网问题
大多数化工企业污水排放采用地下埋管。地埋管道主要存在的问题:
易产生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
不便于日常检查。
2.不分质收集处理
实验化工废水水质往往因生产工序的不同相差很大。需针对不同的废水采用对应的处理工艺。但许多企业根本达不到要求,由于管网建制不合理无法分类收集且废水处理设施仅有生化装置无预处理装置,分类收集难以实现;三是企业即使具备高浓度或高盐预处理装置,但企业目前普遍只有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环境工程管理操作人员,预处理装置难以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有关废水收集的相关对策
1.强化车间源头分类收集
考虑污水分质处理的要求,首先进行分类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车间应建设高浓度、高盐分、低浓度和清下水几种收集池。高浓度废水、高盐分废水和清下水需用管道从设备出口输送到各自的容纳池,互不干扰,管道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低浓度废水池接纳设备、车间清洁水和车间周围的初期雨水,收集池安装液位自动控制泵,便于随时将废水输送到废水处理站,池体大小以24h的接纳量为宜,同时做好防腐工作。
2.管网建设
输送高盐、高浓和低浓度污水的管网至污水处理站管网全部采用管架明管分类输送。可便于分质处理、随时检查、厂内考核和确保不污染清下水。
3.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的收集
为防止污染,设备排放的间接冷却水和蒸汽冷凝水必须采用密闭的明管收集,不得采用明沟,以防与污水交叉,然后通过明管输送到中间水池或直接输送至企业冷却循环池。
- 上一篇: 有关制药行业实验室污水的“零排放”技术研究
- 下一篇: 关于水污染的防治措施还有哪些要知道的?